學習小提琴的寬度與深度


 


 


最近與朋友家長討論, 有關於學生學習小提琴的寬度與深度, 各有各的看法與目的, 在這裡提供出來給大家參考看看.


 


所謂學習的寬度就是泛指學生涉獵的曲目 曲風 多寡


所謂學習的深度就是學生可以表現出來的技巧 呈現 肢體..


其實要做到寬度與深度兼具是非常困難的.


通常來說在非專業音樂班的學生通常是寬度多於深度


而音樂班的學生又多是深度多於寬度.


 


深入來探討寬度多於深度, 因為非音樂班也就是外面音樂教室或家教方式的學習, 有時候顧及到家長或是學生的因素, 通常會要求所謂的進度, 所以造成底子不夠扎實或說技巧不夠純熟, 可是反覆將一個技巧重複磨練個一個月, 或是一首曲子一再重練, 對學生而言很煩, 對老師來說又要冒著學生不學的風險. 實在是一個很為難的狀況. 也就這樣會出現學的曲子很多, 但是不夠精良的現象. 這就是所謂寬度夠深度不夠的問題.


 


說到深度多於寬度, 多發生在專業音樂班的學生身上. 說到這裡也許有些音樂班的學生會不以為然, 事實上我是以比例原則在談這個問題. 也就是說學生練習跟投注在小提琴的時間會跟所學的曲目數量不成比例. 原因多在於音樂班的學生通常會參加很多比賽或是考試(尤其是升學考), 在這時候常常會把考試或比賽的曲目反覆不斷的練習, 我曾見過一首五分鐘的曲目練了超過半年的現象, 在這半年內接觸的就只有這一首曲子, 在技巧深度上已經爐火純青了, 這就是我說的深度夠, 但也許音樂班三年來只接觸不超過10個正式曲目. 可是不要忘了音樂班的學生不是一個禮拜上一次小提琴課喔! 所以我會認為這樣的寬度是不夠的.


 


至於兩者之間怎麼拿捏, 此乃一個見仁見智的問題, 沒有所謂的標準答案, 我自己的判定是如此 : 如果學生未來非要走專業小提琴路線的話, 單就培養興趣而言, 那寬度可以略為多於深度, 技巧的要求在於運用得當, 而非到爐火純青即可. 但對各種曲目曲風的接觸要多些, 尤其對不同作曲家的風格要有所了解, 可悲可喜, 宜快宜慢, 眼界才會寬.  對於要走專業小提琴路線的學生當然技巧的磨練很重要, 比賽的曲目練習也很重要, 但切勿走火入魔. 當然音樂班學校的要求有它一定的模式, 我們無法去改變, 但利用自己閒暇的時間去玩玩其他沒接觸過的曲風, 當做視奏, 去感受一下不是老師要求的模式去演奏一首歌, 應該會有不同的收穫.


最後給音樂班的學生一個建議, 比賽或考試當然有一定的要求我們不加以討論. 可是在台下自己練琴的時候, 少一點匠氣, 多一點純真, 少一點別人的影子, 多一點自我的呈現, 也許這才是你邁向成功的一條路.


套一句我常跟學生說的話:


 


你如果沒有自己的風格而只是一昧的學 習 老師, 那充其量最後你也只能成為另一個我而無法超越我. 若是如此, 看看現在的我, 你就算是失敗了.


 


同學們共勉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iyagu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